消失的棒槌声
刘丽娟
党策惠民,生活如蜜。就洗衣而言,从单杠洗衣机到双杠洗衣机,现在又用上了全自动洗衣机,就连位居深山的故乡,家家户户都有了双杠洗衣机。乡邻们以前都是到村头井上挑水吃,现在家家户户把水引到了院里。妹妹家里还装修了卫生间,安上了热水器,条件一点儿也不比城里差。每次回家看到楼道角
2013-12-30 10:21山乡的教室
刘丽娟
置身故乡那座三小间火星庙内,看着神态逼真的火星爷,内心感慨万分。这里曾经是我小时候念一—三年级时的教室。尽管从小学到大学,一路走来,坐过无数个教室,然而唯有这座简陋、陈旧的教室却魂牵梦系。沉淀的岁月留下许多难忘的记忆,留下无尽的童趣和思念!
我的家乡,房屋坐北面南,三
2013-10-16 14:40烙 馍 情 结
刘丽娟
在繁华热闹的街头,卖馍的叫卖声总是此起彼伏,馍的花样更是应有尽有。火烧馍、油膜、油饼、包子、油旋馍,让人垂涎。然而,最吸引我的、买得最多的是那种金黄、焦香的油旋馍。因为油旋馍的清香里包蕴着我无尽的情缘,记载着岁月的苍凉,更勾起我思娘的酸疼……
位于深山家乡的
2013-10-03 09:53姐 妹 情
刘丽娟
又是一个双休日,丈夫下乡,儿子在外地上大学,我一人在公园里悠闲散步。阵阵秋风轻轻吹拂着她那娇美的脸颊,吹拂着五颜六色、婀娜多姿的菊花,股股芳香扑鼻而来。陶醉在美景之中,我的心里却突然有种隐隐作痛的感觉,又一阵秋风拂过,她深深地陷入了回忆中......
出身贫寒
2013-08-26 13:15擀面杖情结
刘丽娟
小时侯,我们家吃的面条都是娘亲手做的。做面条是离不开擀面杖的,因此,擀面杖也就成了我家厨房里的必备之物。由于岁月的消磨,它已显出几分沧桑。那是一根足有拳头粗、一米长的木棒,上面沾着斑斑驳驳的面块,这些面块标记着它所走过的岁月。
小时侯,我常常跟在娘身后,看她忙这忙那,
2013-08-26 13:15父亲,安息吧 !
刘丽娟
2013年农历6月23日将会牢牢地铭刻在我的心中,这一天,我最敬爱的父亲永远闭上了眼睛,离开了亲人们。当我和姐姐赶回家时,全村的乡邻几乎挤满了我家的院子。我哭喊着穿过人群,只见四个堂兄正把父亲从床上抬往客厅。我心如刀绞,扑过去紧紧地抱住皮包骨头、双眼微睁的父亲,哭得
2013-08-18 21:10家门口那盏明亮的灯
刘丽娟
无论是县城、农村,凡是独家独院的户家,家门口都会至少安着一盏明亮的灯,为的是家人平安回家。即使城市里开发的一栋栋成排单元房,在大门进出口处也会安着路灯,为的是居民出入方便。我家门口也安着一盏节能灯,只要全家有一人没有回家,这盏灯就会一直亮着,直到家人回来为止。{p
2013-08-12 16:40老公,我的亲人
刘丽娟
执子之手,与之偕老,这是我们结婚时的誓言。老公,我是饱蘸着亲情书写我们的爱情。二十五的风风雨雨,你早已成了我的亲人,成了我生命中至亲至爱的人,携手走过的点点滴滴都已化成了血液,静静地流淌在我的心里。
回首走过的人生历程,我激动、欣慰、感慨,我愉悦、幸福。老公,谢谢
2013-08-11 15:53摘 刺 果
刘丽娟
八五年的秋天,家乡山坡上一种从来无人问津的野刺果,有几天竞成了一斤五分钱的宝贝疙瘩,收购的贩子天天到村里回收。于是,村里的男女老少早出晚归,带着干粮,遍布在山坡的角角落落。刺果因为长在一人多高的刺墩上,摘起来特别吃力。低处的尽管扎手可容易勾着,摘起来还算方便,那些长在刺墩
2013-07-30 14:09心中的那片竹林
刘丽娟
八三年,年仅十六岁的我,远离深山七里坪深山老家,求学、工作、进城、结婚,如今已有二十多年了。这些年来,为了生活、为了工作,可谓“忙”字当头。八七年毕业第二年,从七里坪初中到县城的二小,从二小到镇中心学校,生活总是围着城市的节奏转来转去,漂泊的心滋生了不少的虚荣和浮躁。
2013-07-30 14:09- 上一页 12345 最后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