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不舍五入(微小说)

    千禧年左右,网络欠发达,手机未普及到乡村,于是座机尤其吃香。当时电话费按月统计,户主必须自觉到电信所交费,否则就会停机。

    由于费用精确到角,按例都要采取“四舍五入”的方法收取。可当时营业员别出心裁,“遇五”自然入,而“逢四”从不舍。原来她有足够的零钱储备。

    一来二去

  • 花婆笑了

    邻居花婆,中年丧夫,茹苦含辛地将儿子拉扯大,争气的儿子打工在外收入还行,开始改建住房。为图省事花婆儿子将建房全部承包给堂哥(也就是花婆老公的侄子)。

    房子建成后,惯住乡下的花婆要求侄子在其指定的地建一个土灶,如此既可节约,同时也可备不时之需。本是师傅随主便的事,可侄子不听不说,还对

  • 茶隔也有脾气

    茶隔是茶杯中的小器皿,它置于茶叶之上,起着隔离小茶末的作用。它多数是不锈钢材质的,可以接受开水的冲烫。在泡茶时,只需要的把茶叶直接放入茶杯的内部,然后放入茶隔,开水冲泡好的茶汤会通过它下的小孔出入。有它茶水更纯净。

    我好喝茶,所以一直在用它。且自我感觉会用它。

    前日,繁忙的

  • 如此为人母,情何以堪

    上周五下午,我与妻携小宝宝上早教,下课后,抱着宝宝与妻一前一后下楼,小宝宝吵着要去这要去那,因为时间不早,我们一边走一边与怀中的她讨价还价。来到楼下简易的停车场,发现一“同行”者--一位年轻的妈妈带着爱女,正在拉拽着倒在地上的电瓶车,由于母亲娇小无力,小女孩自觉地参与其中,

  • 从前,朋友问我电话号码,稍熟悉的都是信口道来;觉得好的一首诗,往往默念个三几遍基本上可以记住;特别是听过的故事,不论时间长久和篇幅的长短,大都能复述,因此小孩子闲时常围着我转。时人都说我记性好,自己也觉得还可以。

    前天下午,几个老鬼一时兴起邀我凑脚玩篮球。稍动便臭汗频出,于是次第脱衣,散场时因余

  • 剩饭是与人们家庭生活联系紧密、客观存在的事物,其历史悠久,几乎与人类同步产生。然而它的品质及时人的处理方法,极具时代特色。

    上世纪七十年代,物资匮乏,人们三餐难继,好少有剩饭,偶尔有之,也不过的粗食而已。尽管粗劣却倍显珍贵,时人皆认真对待:最起码的是留待下餐备用,更有甚者,以剩饭为“饵”,佐以鲜

  • 近墨者黑易!出於泥不染,难!

    去年,疾控人员来校为学生接种新冠疫苗。考虑到其间要签承诺书,同时也为安全起见,通知学生监护人全程陪同。按照从低年级到高年级一班一班,有序进行!该某班学生接种,其监护人与学生一起站队,沿排鱼贯而行!

    开始秩序还好,慢慢的问题来了:有的监护人同时要招呼不同年级不同班

  • 真诚,指真心实意,坦诚相待以从心底感动他人而最终获得他人的信任(百度百科)。它不代伪装,不是表演,也远离敷衍而是表里一致、真实可信地对待身边的人和事。

    阳奉阴违、朝秦暮楚,何谈真诚;狐假虎威,装腔作势,羞言真诚;口蜜腹剑,口是心非,侮辱真诚;欺上瞒下,恃强凌弱,亵渎真诚……

    真诚一旦带了目的

  • 幸福的尴尬

    屋场上木兴(化名)叔,今年七十有六,受时代影响,留守在家已三十年多了。开始在家照顾孙儿、孙女读书,后来孙辈先后读大学了,就一个人留守在家。根正苗红、出生在旧社会的木兴叔,大字不识几个,留守在家难免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的事,每每至此,他常让我帮忙:家里的水电、电视、儿媳们寄款(起初没微信

  • 耕耘必有收获

    年纪大了,本学期没安排代主课。但因瑞昌(邻县)疫情吃紧,基于安全家住瑞昌的老师全部居家。虽久疏战阵的我,为了学校、为了学生,我二话不说,无条件地火线驰援--临时接手五年级二班的数学教学任务。

    “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要重视敌人!”于是为了上好课,我必须做到有备无患。第一堂课由于

  • 上一页 12345 最后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