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记起一些诗句

    杨广虎

    我被网络、微信的文字碎片划伤

    没有一点疼痛

    今天,走入终南山深处

    掬起冰冷的水

    消失的是青春

    诗歌的记忆还能有什么记忆

    回光返照,苟且的我

    一直麻木的奔跑

    没有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的欲望

    远方和诗歌

    爱与被爱,接受或者拒绝{

  • 神医拴娃

    杨广虎

    乡村怪事多。天麻麻亮,忽听三爷在村子大声喊:“不好好了不好了,拴娃出事了,腿被压断了!”

    我跟着村里的大人们跑到土场。土场就是取土的地方。村里人为了给牛羊等牲畜垫圈,专门去拉干土,打碎弄细,牲畜睡着舒服,也便于积攒土粪。村里人买不起化肥,也不喜欢用化肥,土粪是最好的肥料

  • 六指阿莲

    西安杨广虎

    俗话说:“五月端午吃新麦。”眼看着四月八庙会一过,大片麦子泛黄,就要熟了。乡村的布谷鸟欢快地叫着:“快黄快熟,快黄快割”,吵得阿莲心神不定。

    老公大海和他是在南方打工的时候认识的,结了婚,阿莲守着山里的院子,伺候二老。二老在山上另一座院子,平时养养土蜂,

  • 秀秀,要去意大利卖凉皮

    西安 杨广虎

    母亲节回家,遇见妗子,也来看望母亲;如今村里几乎没有人了,可是父母不愿意搬离,过着“二个人村庄”的清净生活。

    看我回家,母亲不顾年迈去擀面,父亲吃着旱烟拉着风箱给大黑锅烧水,妗子要去帮忙插不上手,她和我圪僦在外边拣小蒜,揽臊子用。妗子年轻时也算

  • 复兴关学精神,关照当下人生

    ——读史飞翔先生《关学与陕西书院》一书

    杨广虎

    朋友史飞翔和我相交二十多年,一直专注学者型散文的研究和创作,取得了喜人的成绩;近年来,又转型到“关学”以及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深入研究,并付之实践,创办了“太一书院”,撰文演讲,组织活动,为恢复书院传统、重振关学精

  • 一棵树的怀念:沉痛悼念陈忠实老师

    杨广虎

    早上,突然有朋友打电话,说陈忠实老师走了,问我是否知道。我不敢肯定,现在网络诈骗,假消息炒新闻的太多了。连忙向较可靠的人打听,的确,白鹿原上的老汉,文学大家陈忠实老师离开我们了。顿时,大脑一片空白,不知所措。

    去年,听朋友说陈老师得了不好的病。至

  • 《炸裂志》:“神实主义”写作的“炸裂”

    杨广虎

    多年前,有朋友就给我推荐莫言和阎连科以及他们的小说,说是具有世界意义;究竟什么是“世界意义”,我尚且不知。在生活的逼仄下,在新闻、信息、资讯等高度发达的现实状态下,文学、小说和小说家,都逐渐被人遗忘,小说有时候成了现实生活的表象复制,毫无思想和

  • 《炸裂志》:“神实主义”写作的“炸裂”

    杨广虎

    多年前,有朋友就给我推荐莫言和阎连科以及他们的小说,说是具有世界意义;究竟什么是“世界意义”,我尚且不知。在生活的逼仄下,在新闻、信息、资讯等高度发达的现实状态下,文学、小说和小说家,都逐渐被人遗忘,小说有时候成了现实生活的表象复制,毫无思想和

  • 寻访柳青长安的足迹

    西安 杨广虎

    因为工作的原因,上世纪90年代我经常路过长安的皇甫村,车在公路上疾驰,春天里,绿油油的麦田中有一块不大的墓地,司机告诉我,那是“柳青墓”。

    这就是“柳青墓”?上中学,我就读过他的“梁生宝买水稻”,知道了他的《创业史》,这样一位著名的作家,现在就孤零零地

  • 陕西文艺评论新梯队形成——陕西省散文学会文艺评论委员会成立栏目:默认栏目

    陕西文艺评论新梯队形成——陕西省散文学会文艺评论委员会成立

    陕西文艺评论新梯队形成——陕西省散文学会文艺评论委员会成立

    陕西文艺评论新梯队形成——陕西省散文学会文艺评论委员会成立

    陕西文艺评论新梯队形成——陕西

  • 上一页 12345 最后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