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忆 起 故 乡 村 学

    自从小学毕业到如今走上工作岗位整整十四年了,这期间,曾有过在白龙江畔的泉城读初中的难忘生涯,也有过踏上高原小城上中专的短暂生活,更有过这几年来在工作岗位上摸爬滚打的经历。这十来年,不论苦苦求学也罢,轻轻松松工作也好,心情失落也罢,笑对人生也好,常常会想起启蒙过我

  • 解 读 路 遥

    著名陕西作家路遥逝世已经十周年了,总想着写点怀念性的东西,无奈文字水平肤浅,加之常常懒得动笔,因此一拖再拖始终没有实现这种念想。

    一九九二年路遥病逝时只有四十三岁,一个与共和国同龄的从陕北农家娃一步步成长起来的中年作家,正值创作的黄金时期就这样悄无声息地走了。

  • 感 受 郎 木 寺

    早就听说郎木寺颇有名气,欲游览一番的想法曾不止一次地产生过。身居碌曲县城,距郎木寺近在咫尺,却总被一些无聊琐事缠住难以脱身,数年以来一直难以了却到郎木寺一游的夙愿。

    那是六月盛夏一个周末的下午,天气不怎么好,却抑制不住对神奇郎木寺的向往,遂邀好友坐车赶往心仪已久的

  • 怀 念 老 歌

    在这个流行歌曲泛滥,歌星、影星层出不穷的年代里,像我这种孤陋寡闻之辈是很难赶上趟的。我虽然爱好广泛,但在音乐领域却是一个十足的门外汉。尽管这样,我还是喜欢听悠扬动听的歌曲,特别是对那些年代久远韵律清纯如高山流水般的老歌,我总是那样心驰神往,常常在怀念之余,充满了一种深深的感

  • 感 悟 人 生

    我常常这样想,怎样的生活才够得上美好和率真,怎样的人生又算得上无憾和壮丽。在经过一番理性思考后我总是认为,时尚虽然是生活的主导,流行也固然风光气派,但它们似乎都与无憾和壮丽人生难以等同起来。

    美好的生活难以苟同,壮丽的人生异彩纷呈。看看芸芸众生,有些在滚滚红尘中总

  • 倾 听 德 乾 旺 姆

    优美动听的歌声是足以令人陶醉的,婉转悦耳的歌喉足以愉悦我们空寂的心灵。倾听德乾旺姆那来自青海湖畔放歌草原的悠扬嘹亮圆润空旷的歌声,犹如把我们带入天蓝蓝、草青青、水绿绿、地茵茵的青海湖畔。让我们身不由己地沉浸在她那草原女儿特有的动感韵律和气质魅力中。

    德乾旺姆不愧为来自

  • 甘 南 颂

    2003年6月3日于碌曲县玛艾小镇

    世纪开元,适逢建州五十大庆。综观自治州三河一江,草原牧村,农区山庄,六十八万人民意气风发,携手并进,万众一心,建设小康! 忆昔展今,巨变斐然,山河欢笑,人民喜洋,盛世庆典,不胜感慨,触景生情,当歌咏之,遂拾

  • 走 进 拉 尕 山

    早就听说舟曲县的拉尕山景色非常宜人,但很难有机会身临其境饱览畅游一番,这种念想在心中憋了很久,国庆长假正好有事须去拉尕村一趟,于是这种夙愿终于了之了。

    坐车从县城沿白龙江而上,一条油黑平展的柏油马路从白龙江边的占单村穿过卧虹般的大桥后沿江而上从拉尕峡谷中蟒蛇蜿蜒似

  • 春 到 故 乡

    自初中毕业赴外上中专求学乃至工作以来的这段日子里,春天时节我没有回过一次老家,这十六年的岁月中,我的春天都是在高原小城度过的。由于这个原因,于是对故乡春天的印象渐行渐远,以至成了一种回味和记忆。

    今年“五•一”放了长假,孑身一人留在小城没啥意思,有钱的早已做好外出旅游的

  • 行 走 在 红 科 草 原

    红科村是碌曲县玛艾镇西边最偏远的一个牧村,也是甘、青接壤处的一个偏僻牧村。早在十年前实施草场承包到户时我曾去过该村,但那是在草木萧瑟的冬日,虽然天气晴朗,然而留给我的除了荒凉的原野与一路飞扬的尘土外,再也没有别的什么。

    这次红科之行,是在盛夏一个晴朗的天气里,早晨

  • 上一页 第一页 678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