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住着蜂房般的高楼

    记忆久恋着故乡小院的旖旎

    踟蹰在屋脊上的楼鸽

    是否还在执着的祈雨?

    嵯峨的老槐树

    可还照样的矍铄?

  • 羊脂球,原名艾丽萨贝特·鲁西,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优秀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在其代表作《羊脂球》中塑造的爱国妓女形象。无独有偶,在中国的宋本传奇小说《琳琅秘室丛书》中,也有一个被艺术家(佚名)精心刻画的、同样的风尘女子——李师师(见《李师师外传》一文)。

    李师

  • 北方飘雪的时节,我们一路南下去了号称六朝古都石头城的南京。与北方的萧瑟相比,这座散发着古香的城市此时处处呈现着生命的坚持。凉凉的水雾使一城之中弥漫着梦一样朦胧的情调。

    南京是座有风景的城市。“烟花三月江南”的诗句里就闪烁着南京的影子。时光已经是2009年的11月

  • 忆起老姑,如缕的情思就如翻飞的蝴蝶,俏生生地落在了老姑院中那棵袅娜的枣树上。

    老姑家的枣树斜倚在小院的东墙根,如闲云般潇洒,似轻烟般舒卷。当南来的柔风荡平了原野、染红了枝头的时候,枣树的枝枝杈杈上也就趴满了绿绿的嫩芽,油油的、鲜鲜的,似乎有无数的春蛹正从中蠕蠕爬

  • 人没有遗憾多好?但人却不能没有遗憾!

    耶稣劝人清心,老庄要人寡欲。身陷茫茫红尘,面对每日的柴米油盐,宦海的升降沉浮,难免的生老病死,流动的香车宝马,迷幻的纸醉金迷,心实难清,欲又何能寡?年老的羡年少,骑马的想坐轿,贫寒的盼富贵,孤寂的爱热闹,亘古绵延,生生不息。

  • 七月的晋南早已是暑热难耐了:节节攀高的气温“噌、噌、噌”的几个鱼跃,稳稳的定格在了摄氏42。水泥路面热得发烫,温度计一测,嗬呀!——摄氏50!慵坐室内,头顶的电扇发疯似的高速运转,但流来淌去的空气还是烘人的热。细密的汗珠从一个个毛孔涔涔渗出——积聚——壮大,发育成豆大的汗珠,然后流星般的从皮肤表

  •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披读史书,每至于此,丝丝凉气不由自心底袅袅飘出:一半是主人公荆轲的慷慨赴死的冷峻悲壮使然,一半则为水寒风劲、荒原苍茫的萧索寥落感染;再读白居易的《琵琶行》,其中的“枫叶荻花秋瑟瑟”以及“绕船月明江水寒”之句,虽只是蜻蜓点水般的点缀,但那浓浓的凉意,天高地远

  • 上一页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