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赶集

    杜清湘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乡上有了每月逢五的集日,到了这天,左邻右舍的村民就吆喝着结伴去赶集,在集市上把自产的东西卖出去,再买回急需的生产生活用品。看着他们赶集归来手里大包小包的,总觉得是那么的惹眼。于是心里盘算着,但愿哪一天也能赶一回集。

    机会总算来了。腊月刚下过雪的一天,母亲说距

  • 杜清湘

    环县南湫乡还没去过,偶尔想起它,脑海里总是一个好偏、好远、好落后的印象,总是一个几乎与世隔绝的印象,总是一个人类不易生存的印象......不多年前《陇东报》头版显耀位置曾有过这样的报道:南湫乡街道灯火辉煌,庆阳告别无电乡......柏油路通往南湫乡,庆阳实现乡乡通油路......可见南湫

  • 近日,甘肃省党史学会理事、兰州大学国土与区域规划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庆阳市文化旅游促进会副会长、庆阳市作家协会会员、环县山城堡战役纪念馆原馆长杜清湘编著的《陇东民歌小曲》由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兰州大学文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程金城教授作序,中国出版集团、时代出版社正式出版。

    杜清湘同志是甘肃庆阳一位乡

  • 天富乙香蕉熟了

    去年在甘南举办的庆阳市旅游推介会上,有幸认识国家4A级旅游景区、天富乙生态民俗村副总经理冯小平。攀谈时,他介绍了景区,并约我到他们农业体验园看美景、吃香蕉。我随口答应,但心里想,香蕉树乃是热带植物,香蕉是南方水果,在四季分明的北方会有自产的香蕉却也是奇闻异事,冯总不会在忽悠我吧!

  • 也许是钟爱的缘故,在我游览的多个阁楼中,最美印象既不是亭亭玉立的北京陶然亭,也不是高耸入云的福建滕王阁,亦不是巍峨壮观的湖北黄鹤楼,而是全国最高、西北最大的文昌阁——甘肃环县文昌阁。

    环县文昌阁之美,不仅是其建筑雄伟高大、气势恢宏,更有勉励人们厚德端行、励志修身和期望文教昌盛的内涵。环县文昌阁碑

  • 包产到户后没几年,农民吃饭问题很快得到解决。到了1983年,我家存粮30多石,4个窑洞的大囤、小囤、麻袋都装得满满的,有的都快要发霉了。

    10月的一天,父亲对我说:儿子,过去30多年咱家这几口人连肚子都吃不饱,这几年单干了,粮食多的都没地方放,但钱还是缺,明天你把咱家黄豆卖上些,顺便买些家用的东

  • 上世纪80年代初,农村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因我家是独居户,比其他农户提前“单干”了,并分到了100亩山地、一头犍牛、一条老膳驴和5只羊。挨了多年饿的父母带着我们起早贪黑务农田,还把庄前屋后一些荒地开垦了,当年就打了20多石粮食。过年时家里宰了一头猪,炸了一笼油饼,酿了一缸黄酒。大年初一庄里来了

  • 祖辈几乎都是文盲,因不识字吃了不少苦头,父母下决心在子女中培养出一个读书人。我的家乡处在偏远农村,农村孩子到了十来岁才去上学,而我七岁就进了学校的门,朗诵着“毛主席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国人民解放军万岁!我开始识字了。

    上小学时遇上了敬业的好老师,自己也努力了一把,每学期双

  • 东老爷山八景

    杜清湘

    东老爷山,位居陕甘宁交界之甘肃环县。山有道观,始建于元,明清续延,今朝最为兴盛。登高远眺:东北,山岳重叠,荒原莽莽,一望无际;西南,万壑呼吸,沟涧交错,地脉毓秀。举目观赏:近则三峰跃起,形如“二龙戏珠”;远则山环水抱,却似“群蟒朝仙”。满眼入境:山巅,宫殿庙堂、亭台楼阁

  • 自我记事时,农村土地是以生产队为单位集体耕种的,农民称为社员,社员以挣工分多少分得口粮和现金。那年我高中毕业后便成了本队一名社员,不久当上了生产队会计。一个生产队,队长是管全盘和农业生产的,哪个地里种啥、哪个社员干什么活路队长说了算;会计是管财务和劳动分配的,社员挣了多少工分、分得多少口粮和现金会计

  • 上一页 12345 最后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