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感文学评奖

    文/丹嵋

    记得大概是在今年上半年吧(或是去年下半年,记不太清了),一位中国作协的副主席被人实名举报,举报贿选“鲁迅文学奖”。还有一些地方作协的主席或副主席或其他官职的“大作”或“事迹”被网络不断曝光。某日,我偶尔在网络上搜索了一下,这一搜不要紧,竟然浏览到了大量揭露作协丑闻的报

  • 清蒸武昌鱼

    文/丹嵋

    第一次听说“武昌鱼”是在初中时代,因为学习了毛泽东主席的名句“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总觉得这武昌鱼可不是一般人所能食用,不敢想象自己有一天也会享受到这样的生活。

    我在那个落后守旧的年代里,虽然在炒菜里也能够吃上带肥的瘦肉,但是我还是更喜欢吃鱼。鱼比猪肉更难得,更

  • 洛阳红遍

    文/丹嵋

    闲暇之时,曾经阅览过一篇短文,简意就是“大文豪的恋荷癖”云云,诸如曹雪芹、王昌龄、李渔等等的这些文墨才子们莫不对“莲荷”情有独钟,念兹在兹,从者如流,而关乎“莲荷”的众多诗词雅章也就形成了一门别具风采的传统学说——莲荷文化。

    时至北宋时期的周敦颐,一句“莲之爱,同予者

  • 单县寻师学拳记

    文/丹嵋

    (一)结缘

    从小我就非常喜欢看有关中国传统武术方面的故事小人书,尤其是有关太极拳的民间传说,常常会令我爱不释手,叹服有余,可以说“神奇”二字就是我对传统太极拳最初也是最深刻的印象。直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期,一段人生奇缘的起始和降临,更是令我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

  • 一首歌的杂谈

    文/丹嵋

    昨天晚上,中央电视台的中秋节晚会在黑龙江省的大庆市举行,晚会上再次上演了一曲《大姑娘美,大姑娘浪》。

    从相关资料里得知,《大姑娘美,大姑娘浪》这首歌曲大约产生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并且具有浓郁的东北二人转风格,是由马金平作词,杨柏森作曲,孙莲梦首唱,这首歌的歌词如

  • 何求于斯,但求于斯

    文/丹嵋

    我一向自诩为“爱莲人”,不论是在自己的散文作品还是古诗词作品里,都常常会以“莲”为荣。其实,大家的心里也都明白,所谓的“爱莲”,并不只是爱慕“莲荷”之艳美,更是爱慕“莲荷”之质地,爱慕“莲荷”之纯洁。凡世间的绿叶花容千姿百态,朵朵娇柔,哪里会有什么你高我低之差距

  • 春夜听雨

    文/丹嵋

    清明的雨点轻轻飘落,入夜而来。一枝妖娆染红的杜鹃花脉脉妆点了我夜以听雨的怦然心醉。春,如桃李一般芬芳;夜,如诗文一般安详;雨,如明月一般清畅。是雨夜朦胧的恬适烘托了我?还是夜雨淅沥的音韵打动了我?一时之下,我又如何忍得就这样悄无声息地眠寐而去?

    疏林听雨千金夜,空山独

  • 秋 夜

    文/丹嵋

    秋之夜,再一次阴沉着脸扑面袭来,还夹杂着落魂魔似的晦晦细雨,雨水的蚕食使落魄的景致愈发苍白无力。天空失去了以往的湛蓝,阴云的弥漫与张扬,就连本应是满月的光里却也奢望不到它的一丝踪影。在夜与雨的浑浊不堪下,只有迷茫中的几颗夜灯,在路边惺忪地眨着它们无所谓的睡眼,是奇怪于这高而

  • 春 望

    文/丹嵋

    如月注乍来的午后日光,宁静,悠然,丽朗。孕生大地初启门扉的绿意盎然中,轻描淡写着邻近余冬不远处的零星寒意和稀疏枝叶,使微风摇曳中弥漫复萌的冷暖交叠深浅不匀,或聚或散,飘荡不定。

    可这眼下的时节,毕竟是早春争荣中,亲情俯吻的绿色精灵对世间的无尽眷顾和爱恋,尽管还是一片显得

  • 花 之 恋

    文/丹嵋

    说不来什么缘由,也说不来是好是坏,我个人比较珍爱鲜花的绚丽斑斓,珍爱鲜花的异香飘溢。花是美丽的,因而是讨人喜爱的;花又是暗香散幽的,因而又是迷人魂魄的。情趣不同,欣赏有距,所以,花之爱恋,是因人而异,主换花容的。

    先说水仙吧,亭亭玉立,水性灵动,绿丛簇簇,淡香点缀,

  • 上一页 123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