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学课本中,我们早就知道了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常香玉的豫剧唱词“谁说女子不如男”,更是它在文学创作、民间传说和现代戏剧中得以广泛流传和影响深远的佐证。

    据史料记载和考证,花木兰的形象是一种“巾帼不让须眉”的中国女子的优秀

  • 培植慧根绽放美丽

    ——读田梦散文集《智慧女人花》

    黄叶斌

  • 从淫荡迷雾中看破红尘的理性解读

    ——读吴闲云《新说﹤金瓶梅﹥》

  • 列车向前

    黄叶斌

    “呜——”,随着一声汽笛长鸣,在省城心脏地弹射出一条现代铁路游龙,

  • 穿过历史的硝烟,我们站在百年的门槛上回望,一面鲜艳的共和革命的旗帜在辽阔而富饶的中国大地上空猎猎飘扬:手握这面旗帜的是两位陌生而熟悉的德先生(Democracy)和赛先生(Science)。尽管这两位先生是五四运动的主力旗手和时代灵魂,并且是在辛亥革命后正式

  • 黑马的舞步与文学的味道

    ——刘正权小小说印象

    黄叶斌

    如一道闪电,在21世纪的中国文坛上,在小小说的文学园地里,在乡土作家的平台上,横空出世一匹“黑马”——

  • “三人之行,必有我师”,圣贤先哲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对“教师”的来源和范围作出了界定与解说。“有教无类”、“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教师的功能与作用也在后人的实践中不断延伸与完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现代人更是把教师的地位和职责赋予了神圣而高洁的光环。于是,教师这一职业在工农兵学商之后,被历

  • 网络文学批评的理论探索与实践意义——读元辰评论文集《现场批评》

    黄叶斌

    作为网络文学的新兵,去年我在网上结识了荆楚网·东湖社区文学原创新散文栏目的版主元辰先生,并且冒昧向他索要个人作品集。没想到,在很短时间内,我就收到了他的一本

  • 底层文学生态的形象雕塑

    ——读全淅林长篇报告文学《钟祥有个乡土作家群》

    黄叶斌

    在世纪之交的经济社会转型期内,在一个县市级的文坛上竟如井喷般凸现数百名乡土作家的奇观,有人叹之为中国文学艺术界百花

  • 文、黄叶斌

    不知不觉中,我的博客已经开办两周年了。回顾与博客相伴、相识、相知、相恋的经历,有些许收获,也有一些体会和感叹。

    原来我认为,开办博客是一件很神秘的事情,听说这件事技术难度较大。因此

  • 上一页 12